16F49509-E80B-49C0-A77B-19F5071D5489.png

工作相關的文章我應該會分成四到五篇來寫(本來應該兩年前就發文 但一些事情以及懶惰就忘了發),這篇會講一下找工作的網站跟我的背景等等的,其他篇會講面試的過程跟心得,然後有一篇會講Recruitment Agent(人力仲介)。

先來說一下,我為什麼會來到澳洲跟我的背景好了。

J念完博士八個月之後(沒錯,所以我跟J在結婚之後又遠距離了一年),他找到了UNSW大學的工作,所以我就決定要搬來澳洲跟他一起生活。

J拿的是PSW簽證,身為配偶的我是依附在他的簽證之下,所以我也是拿PSW簽證。(簽證申請文章請按我)

PSW簽證是給畢業後的學生的簽證,博士生的簽證長度跟他唸書的時間是一樣的,也就是如果你三年畢業,你會擁有三年的工作簽證。

我在臺灣的PwC會計師事務所工作了四年,有台灣和美國的會計師執照。

我在登陸澳洲之前,我覺得我很可能需要花很長的時間才能找到工作。

澳洲雪梨,一個充滿機會又競爭的地方。很多已經拿到永久居留權的人跟你競爭,很多拿打工度假簽證的人也跟你競爭,很多這邊留學畢業的人跟你競爭,當然更多當地的畢業生跟你競爭。

真的不是那麼好找工作,何況我沒有永久居留權也沒有當地經驗(澳洲很重視當地經驗),這對我找工作是一大困難。

我來到這邊以後,J的同事、認識的台灣人、房東、澳洲人都跟我說「沒有那麼容易,你先適應一陣子,多數的人都是一年以後甚至好多年後才找到一份工作。很多澳洲當地大學生也是找了一年才找到工作的。」

我曾經去一個台灣人的聚會,認識的朋友找我們去的,有個台灣人跟我說:「就算給你面試機會,你也會緊張到不會講。」他建議我去百貨跟店員聊天,熟悉這邊的口音跟英文等等的,這些我都沒做。

每當我聽到別人這樣說,我真的很緊張,因為我不能那麼長時間沒有收入。

但是我也很感激每一個跟我分享經驗的人,因為讓我很早就認清楚一點: 在這邊我甚麼都沒有,沒有永居身分,沒有人脈,沒有當地經驗,被拒絕是很正常的。

我跟我自己說不要怕失敗,不要失去信心,要相信自己。

接著我從頭開始講,我到澳洲第一個月跟第二個月的事情。

我在2017年九月中旬的時候,離職。

九月下旬的時候到達澳洲。我記得海關很親切地跟我說: 享受你的三年吧!

我在離職之前,就把我的履歷表整理好了,然後開始利用Seek這個網站投一些工作(就是首圖的網站)。

這個網站是澳洲最大的找工作網站,裡面的工作多半是有正經的薪水,當然有些薪水低於水平,但是多數的是有工資的工作。

我很推薦用這個網站找工作,感覺安全又值得信賴。

當然在我到達澳洲之前所投的工作都拒絕我了。

澳洲的第一個禮拜,我先辦了手機號碼,整理了行李,去銀行開戶,幫J買菜然後還開始慢跑 (我只跑了兩個禮拜就放棄了,哈哈)

因為我們家離超市走路二十分鐘,所以我後來也懶得走路去買菜。

到達第二個禮拜以後,我開始有點無聊,所以我又開始投履歷表,繼續找工作。

我記得因為實在很無聊,所以我第三個禮拜開始,開始去UNSW大學圖書館看書,順便用學校比較快的網路。

第一個月的時候,基本上所有的工作都拒絕我了。一開始你會有點難過,但後來會麻痺,反正就是拒絕,我也沒花甚麼成本,沒有損失。

抱持著這樣的心情開始了我的第二個月。

因為我之前工作經驗是稅務相關的,所以我覺得我應該要稍微了解這邊的稅法,我就用J的帳號借了Foundation of Taxation law (澳洲稅法基礎)這本書來看,我到現在都還沒看完,我忘了我是從第一個月還是第二個月開始看的。

第二個月,我開始接到電話,都是Recruitment Agent的電話,約我面談或是用電話了解我。(一開始很高興,但是後來很麻木,關於Recruitment Agent的文章請按)

因為接到面談的電話,我開始準備面談,因此我看了一些youtube學習面試的技巧 (我很推薦 Linda Raynier,他很有系統地教你怎麼回答面試的問題,而且他也是會計師,所以很多回答的答案他都是用會計相關工作做例子)

我學習到很多面試的技巧,肢體語言之類的,以及怎樣保持自信心。(說真的,我還沒有這麼認真地看過面試技巧,因為我在台灣只找過一次工作,而且因為會計師事務所很缺人又很喜歡台大畢業的,所以我沒有鑽研過面試技巧)

第二個月,我所有去面談過的Agent也都沒有其他消息了。

我記得第二個月月初的時候,我以前老闆寄了一封信給我,跟我說我可以試著投PwC雪梨。我蠻感動的,所以我除了投他們事務所之外,我還投了別家事務所,把四大都投了個遍。甚至開始投十大事務所跟小型事務所了。很多事務所都要有永居權的人,所以很多沒辦法投。

在這個月裡面,我也重新檢視了我自己的優勢,跟確定了找工作的主力。

我離開事務所的時候,我其實沒想過再進去事務所,但是我發現,因為我之前的經驗是事務所,再去事務所可能比較容易一些。

第二個月的時候,我接到了一通EY人力資源打來的電話,問了我一些問題,然後說會再聯絡我。(當下我很興奮,但是後來大概一兩個月都沒連絡我,在我快要得到工作的時候又打來問了一遍問題)

同樣的這個月,我也接到PwC、Deloitte、KPMG及一些小事務所的拒絕。

第二個月月底的時候,我開始用另一個找工作網站投工作申請。這個網站叫Indeed, 這個網站我用了一兩個禮拜,後來我接到一通人力仲介的電話,問我需不需要雇主擔保,我跟他說我有簽證,但是有雇主擔保更好,他問了我的簽證期限之後,用很差的英文說他們只請需要雇主擔保的人。

我掛掉電話之後,想到J以前跟我說過的故事,有些人移民是用雇主擔保,因為雇主擔保很貴,所以可能薪水非常非常微薄,需要在兼一份工作才可以生活,而且試過很基本很基本的生活,完全沒有娛樂跟無法存錢的生活。

我房東給我建議說可以先試試看華人公司。但是華人公司薪資都非常低,所以我一直堅持不投華人公司。

我在找工作的時候的原則就是: 沒薪水不做,華人公司工作不做。我一度有想要找華人公司,但是J跟我說你再試試看,不行再找華人公司。後來我很慶幸我有堅持原則。

第二個月月底的時候,我接到一個雇主的電話,邀請我面試。 之後我去了三間公司面試(一間中型事務所, 一間小型事務所跟KPMG) (面試過程及結果請按)

在我登陸澳洲第三個月 (2017.12月)的時候 ,也是聖誕節shut down前 (一般公司聖誕節會強制休息兩個星期左右),我收到了兩個offers. 我最後決定去KPMG。

當時很多給過我不可靠意見 (i.e.做免費工 去百貨公司練英文等等)的人都很驚訝,說我是他們知道找工作最順利的人 (當然我在網路上看過更順利地分享)。

公司後來同意幫我辦理雇主擔保移民。(以後再分享過程)

2020年這年回想起來,這些都是我當時踏上澳洲土地時沒有想到會發生的事情,一路上遇到很多貴人(特別是我老闆跟主管)的幫忙 ,真的很感謝。

給所有在澳洲找第一份工作的人: 沒有甚麼可以輸的,所以努力試試看吧 ,別人的意見經驗是別人的,你永遠不知道你在旅途中會遇到甚麼,勇敢一點,相信自己,加油。

 

如果喜歡我的文章,想要知道我開始工作後的點點滴滴,請幫我按讚或追蹤我的粉絲團!!謝謝! 如有問題可以到粉絲團私訊我,我會盡快回覆。

 

arrow
arrow

    am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